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紐約】來紐約吃早午餐
這家像是隱藏在巷弄裡美味早午餐,由一對夫妻創始於2001年,走過八個年頭。最初開始是賣Muffins and Scones,只是想開個小小的麵包店滿足這一小區的飲食需求。想不到漸漸的愈作愈大,從賣外帶到賣早午餐,生意愈作愈好,也讓許多紐約客在週末早上還沒開店前就在小小的店門口前排隊等候。
我們是下午的時候到,排隊沒有排很長,店員告知說大概等四十分鐘。不過他們並不會好心的打電話給你,所以很多人就在外面等。我們因為天氣實在太冷了,就在附近的小店晃。
幸運的我們回到這家店剛好有兩人位子。而這家店也大部分都是兩人座位。
點了獲得網路好評的PANCAKE,果然是好吃好吃。甜甜的楓糖漿淋上熱熱的PANCAKE,一刀切下去把滿滿的幸福放入口中。再喝他的卡布其諾,不能說是很有層次的味道,但是在冷冷的冬天裡很順口的也不會破壞食物的氣氛。
Omelette, mashed potato, hot bread, utterly crispy bacon
忙碌的廚房
Clinton St. Baking Co. & Restaurant
4 Clinton Street (btw. East Houston & Stanton), New York, NY 10002
Phone: 646-602-6263
Hours: Mon-Fri: 8am-4pm & 6pm-11pm, Sat: 10am-4pm, 6pm-11pm; Sun: 10am-4pm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A Good Year of 2008
"You'll come to see that a man learns nothing from winning. The act of losing, however, can elicit great wisdom. Not least of which is, uh... how much more enjoyable it is to win. It's inevitable to lose now and again. The trick is not to make a habit of it. " From movie "A Good Year"
對你來說,美好的一年是什麼?在電影「美好的一年」裡面,男主角嚐到從頂端掉下來的滋味,而在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裡體會到人生不同面向。他回憶起小時候,和最親密的家人相處時光。然後在新環境找到自我。
對我而言,若要把2008下個註解,那也是「美好的一年」。
這一年的第一分第一秒,我在紐約迎接。和好朋友許下新年新希望,我們的習慣是這樣:把新年願望寫下來,然後在一年的最後檢視有沒有成功。年初我開始努力讓願望實現,每做一個動作都要有目的性,要對目標能有貢獻度。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時常不安,浮浮沈沈的。 後來在年中的時候我確實實現了當初的那個願望。那種喜悅是可以跳上天際的。想要開口大聲的笑、想要大膽的和別人分享。那是一個像孩子一樣激動的喜悅。
然後我又失落了。在這份實現裡,遺落了當初的信念。初衷是什麼?什麼讓我許下這個願望然後進而實現它?我知道自己在幹嘛嗎?我現在快樂嗎?那是很像一個喜歡跳躍的舞者在諾大的舞台上,卻被綁住了雙手雙腳,無法向著音樂起舞。
然後在年末,這份願望破碎了。硬生生的被拉開舞台,可是卻不知道往何處去。我想試著看得開闊,可是當下的情緒是誰也勸不聽的。你說,那怎麼會是美好的一年?
怎麼不是呢?這一年我確實活過了。我想要對別人大聲說,我活過了,活過來了。現下的我已經能開闊得看著未來了。雖然那像是在遠處一盞強力光束,很熱烈的照向我,眼睛要狠狠的睜開才能看得清。可是如果沒有正確的覺知,沒有一股傻傻的勇氣,就永遠無法珍惜當下。若沒有一股衝動和用手背把眼淚用力擦乾的決心,是無法成就這「美好一年」的。
「一個人在沙漠裡跔跔獨行,碰到綠洲,喝一口清涼的水,再上路,就是這樣。把一些痛苦捲進後毛衣裡埋進土裡,向前走,去創造幸福喔!」邱妙津在日記裡這樣寫到。讀著邱妙津,我常咀嚼他的心裡。那麼諸多矛盾和衝突,他時時刻刻在日記裡宣洩那所謂遼闊的孤獨。而我突然看到邱妙津結束生命的那一年,是26歲。與我現在年齡一樣。在26年後邱妙津決定不再往前。
我的26歲呢?我想要繼續走下去。「人生何其美。但得不到也永久得不到。那樣的荒涼是更需要強悍的。」那樣的荒涼是需要強悍的。就讓我帶著這樣無比的強悍。走向2009吧。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紐約】若用地鐵來形容紐約 (一)
如果要用地鐵來形容一座城市:奧斯陸一點也沒有北歐設計、巴黎跟LV扯不上關係、雅典更不像文化起源。
那麼紐約地鐵,在這座從1904年開始營運、共有27條路線、468個地鐵站、每天載往740多萬人來來去去的交通工具(統計數字來自MTA官方網站),它可以怎麼敘說一個城市呢?
在紐約只有大約十天的時間,我來說紐約地鐵,一定不比那些紐約客體會得深。不過,今天就讓我來分享一些在紐約地鐵上的特別之處吧。
對不起,今天沒開
我們住的sublet位在皇后區,站名是Broadway。只有N或W線可以到達,所以要去曼哈頓本島或是其他地方就必須要靠轉線。記得有一次去朋友家吃晚餐,同樣都是在皇后區,可是沒有直達地鐵也沒有公車,只好轉地鐵。
不過,紐約地鐵並不像其他城市的地鐵那麼好掌握,比如說像奧斯陸地鐵就有寫明幾點幾分到達,除非大雪才會延誤。但是紐約地鐵因為過於繁雜,常常會出現「本路線列車因維修從幾月幾號至幾號停駛。」或是「某路線只行駛於早上九點到十一點或下午五點到七點。」因此就常發生在月台等不到車的狀況。
那晚也是。我們在轉車的月台等了大概有二十分鐘地鐵都沒來,若你也遇到同樣情況別著急,趕快看柱子上有無類似公告。我們就是看了公告有點心存懷疑發現應該是停駛了。在一月寒冷的冬天裡,我們只好離開地鐵站用走的到另外一站...
地圖的一小步是您的一大步 photo source is here
那晚我們就是在Queens plaza下車然後準備步行至Queensboro plaza(兩者的差距可看這裡)轉搭N或W線。地名只差一點點可是真的差很多!那晚天氣很冷,下著雨的紐約一點都不可愛。凌晨12點多,我們靠著地圖辨認方位要找到轉搭地鐵的車站,還得穿過像右圖這樣的高速道路下方,實在是驚險萬分。
還好兩個人作伴比較不害怕。紐約的路標也算方便。我們很快的就找到車站搭上地鐵回家。
幽默的警示語
在紐約地鐵(或公車)上,有許多有趣的警示語。包括警告行人要小心腳步以免踏上最後一程等。
Miss the train- not your step! 錯過地鐵總比失足好
This could be the last ride of his life. Get in the train not on it.
這可能是他人生最後一趟旅程。搭上地鐵不要搭在上面!
Bus talk! 垃圾不要 下去!
掉
從這些警示語可以看出紐約MTA的用心和幽默,你看光拍一個人示範貼在地鐵門上這還不叫用心嗎?哈哈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台北】簡單生活不簡單
2006年第一次舉辦的時候我就有去參加了。照片歡迎參觀
記得那時候參加的人並沒有像今年這麼多,販賣食物的地方也只有一個小小的長排,而且當時並沒有City Cafe,也沒有星巴克或其他統一企業來站駐。整個場子是很荒涼,想吃東西都沒什麼選擇。今年當然還是一樣,只是兩年來便利商店的食物選擇多了很多,再加上有其他統一相關企業的攤位,使得活動內的飲食不那麼單調。
好,先來說說活動本身吧。
我和朋友是選擇第二天去。兩天的預售套票是1500,而一天是900。我早就先在博客來買了預售票,所以拿票換手環就可以入場了。大概一點多快兩點到,巧嫺馬上要衝去聽昊恩家家。抵達「微風舞台」的時候表演早就開始了,跟第一次比人真的多了很多。記得我第一次來聽陳昇,還站到很前面的位子,而今天只能站在後面欣賞歌手的歌聲。
所幸這天天氣好得不得了,冬天熱熱的太陽曬得汗都要流出來了(哈!)。在這麼好的天氣聽著美麗的歌聲音樂,讓人忘卻了生活的煩惱和不愉快。
在簡單生活節中,重頭戲除了各大歌手演唱,還有就是街頭市集。
台灣這幾年漸漸流行起創意市集這樣的概念,根據同行朋友的說法:「他們作的那些東西好像就是你在家裡做一做要送給朋友的。」
像這個攤子「P714」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品牌。
他們的東西都非常可愛,而且具備生命力。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人們內心想要變成小孩的渴望。
P714是他們創造的快樂星球,上面住著人類、動物、機器人,而大家都能和平共處。P714網站
還有像其他很多攤子,他們都是先創造出一個童話故事,然後再把故事裡的主角一一實體化,甚至還可以出繪本。
比如像這個,他就是把一塊一塊的積木創作成各種不同的臉。有機器人、有志村建、有猴子。然後把所有吊飾都吊在一個大籃子上面,讓大家可以轉來轉去。
或是像這樣有點古著的飾品,老闆為了增加擺飾性,還自己弄了相框、英文小說,讓所有的首飾呈現出一種極具文藝、書香的氣息。讓那些可能想要購買的人,在思考的時候很容易就讓自己陷入氛圍裡面。花點心思在擺飾上面,對於招攬生意是很有益處的!
其他更特別的就不用說了,果然是集創意而大成。
我喜歡這個「出去痰」的概念
說了活動好的一面,來談談他矛盾的一面吧。簡單生活節要提倡的是一種「簡單生活」。說實在的我並不認為這些音樂和創意市集就能代表著簡單生活。對我而言,他們只是跟上這幾年慢活的風潮,然後想出了一個主題搭上順風車。
你看到的簡單生活節是什麼?從食物來說好了,會場僅提供統一企業的食物,也就是7 Eleven便利商店的食物。就好像同行的朋友說,「怎麼都沒有一些exciting的飲料?」大家都知道便利商店代表的是方便快速,難道這樣的概念代表的是簡單生活嗎?還有會場到處發的宣傳單、DM,造成的垃圾又是什麼樣的簡單生活呢?
如果參與者沒有仔細思考活動背後帶來的「複雜」意涵,而只盲目的跟隨「簡單生活」起舞,以為這樣就可以「簡單」的過日子,那不就失去慢活的真正意義嗎?
【紐約】最寂寞的體驗 請來雀兒喜
「進入藝廊可能是你這輩子最寂寞的體驗。」
原本是工業區的雀兒喜區,很多都是像這樣很樸實的建築,內部寬廣便於展覽之用。
在蘇活區漸漸被一些精品店佔據後,取而代之成為紐約新興藝文區。在這個藝文區內有兩百多家藝廊,大多是現代或後現代藝術的作品。每一家藝廊都是免費參觀,很適合喜好藝術的人在這邊耗一整天。
不過那天我們去,是紐約最冷的一天,根據氣象報告是說「Feels like -16C」,走在外面頭簡直要炸開了,因為冷風颼颼的吹,有戴帽子也立刻被吹走。
雀兒喜真的有非常非常多有趣的藝廊。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用科技結合藝術的作品,他讓這些作品變得跟觀看者有所互動。
例如說,
這位藝術家是利用攝影機把觀看者的臉部表情拍攝下來,記錄下來然後再把五官拆解成四段:額頭、眼睛、鼻子、嘴巴,然後再把這四種部位隨意和之前的觀看者配在一起,變成一個新的「臉」。
當然也有平面藝術
遠看就發現這整面白色的牆都是畫中女子的身體。
也有很多像這樣很細緻的立體作品,展現出極度的細節。
這一區真的有非常多有趣而特別的藝廊值得細細品味。不過去之前做好先拿一本art guide,裡面會介紹每個月的活動或是一些藝廊開關門的時間,以免人都衝到那邊了才發現並沒有開門。
在逛了一個下午後,我們因為太冷了,就去downtown一家city cafe喝熱可可吃點麵包。
在這樣冷冷的天氣坐在咖啡店裡,吃著熱騰騰的麵包,喝著熱呼呼的可可,真是一大享受呢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悲傷一分鐘的權利
認識他是因為三年前一場盛大的校友會,前後四十年的系友全聚在一起。會後我替系刊寫了一篇「等待四十年的同學會」的文章,放在當時的部落格上,被這位學長看到了。
那真是一場奇妙的巧遇。
後來我去了北國唸書,學長時不時的出現在我的網誌上。「你寫作是批次作業嗎?」他說我不是一次寫很多篇,就是一篇也不寫。
又或者他問我是不是去旅行了?真久沒出現在網路上。
他是一名抗癌戰士。他的網誌現在被定位成抗癌部落格,還曾登上商周的版面。不過我記得,剛開始的時候那只是一個朋友相聚聊天的場所。學長的朋友大多也是我的學長姊,你絕不會想到那些在網誌上猛講冷笑話的人,都是些有頭有臉的老闆或是高階主管。
他們很單純的,跟著學長一起抗癌。
不記得哪裡看到的一種說法,得到癌症的人最怕的不是生命的盡頭,而是在那個盡頭沒有人陪伴。
那種孤獨的感覺,會讓病人愈加痛苦。
可是,學長並不孤獨。同時他也把正面力量傳達給我。
「小朋友,
過去的一切,
也可以是顏料。
勇敢的,
將它沾上,
塗向層疊的畫布,
妳會發現,
人生不必像水彩,
髒了就扔,
試著欣賞油畫的刮與疊,
每一步,
都成就當下,
每一當下,
都迎接著未來。」
這些話今日看來別有意味。如果要悲傷,那就悲傷一分鐘吧。如果要沮喪,如果要氣餒,告訴自己一下就好。放下才是大智慧。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劇場】這一夜,路易康說建築
「這一夜,路易康說建築」也是香港進念‧二十面體的作品,建築系畢業的導演胡恩威,紀念他所喜愛的建築大師路易康(Louis Kahn)所呈現的作品。
在那之前我對路易康是誰沒有一點認識,在看完戲之後也沒有想到要瞭解他。但是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在Google搜尋了他的生平,看著他這一生的建築作品,卻有了特別的感動。
「這一夜,路易康說建築」演出地點在中山堂光復廳,沒有劃位,座位是很普通的鐵椅,舞台上擺了講桌、類似黑板的投影機。我特別喜歡開場,蔡德才的出場。很喜歡他的音樂,莫札特在他雙手的演奏聽起來十分澄澈。這次還是一樣,導演胡恩威玩弄光的遊戲,讓觀眾更能仔細區隔每一個橋段。例如蔡德才彈奏鋼琴,帶進此表演的主題。燈光也慢慢、不著痕跡的熄滅。然後是一盞燈打在二樓。飾演路易康的甘國亮維妙維肖,連聲音都和錄音的不相上下,令人佩服。「路易康」走下,開始進行一連串和學生的對話、自己對建築的理念。
看了兩部胡恩威的作品,我有一種被給予很多內容的感覺,正確的來說,胡恩威很喜歡在他的作品裡解釋道理、說明背景。要我拿這兩部胡恩威的作品相比,我反而覺得「華嚴經」來的更有整體性。而「這一夜」的光影處理,就沒有令我來得印象深刻了。
路易康生平的建築理念就是光。他認為一個建築若無法引進自然的光,就不能稱得上是建築。
這讓我想起第一次去聖彼得大教堂,從穹窿打下來的光炫目不已。自然光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人快樂,可以讓人感動。
想想台灣的建築,我們鮮少關心建築本身的藝術,更別說關心建築和人相依的程度。
回到表演本身,蔡德才一整個表演都沒有離台過,玩音樂,讓音樂和周邊的光景融合,或者讓音樂主導了整齣表演。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但是會後聽到路人談論,反而覺得是喧賓奪主。這大概也是我覺得,這齣表演沒有很整體性的感覺吧!
在看完表演後,內心沒有多大的衝擊。可是現在卻對路易康產生了一點興趣。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劇場】華嚴經之心如工畫師
我不是一個佛教徒,或可以引用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導演胡恩威,在演後座談講出的一句話:「在佛教裡沒有所謂的佛教徒。」我認為修行是一種個人志業,入世的修行比出世要難,自己的修行比利他難。一人若一生成就自己的修行,萬千人不也能成就修行?
我特別喜歡開場前布幕放下投影的文字:
「各位朋友,華嚴世界是一個莊嚴殊勝的地方。
請你在進入之前,把你的擔憂、恐懼、憂愁,
和痛苦暫時放下。把你的注意力輕輕放在呼吸上。
吸入的時候,輕輕的微笑。
呼出的時候,慢慢的放鬆。」
讀上這段文字,奇妙的讓人真的漸漸把心靜了下來。
隨後直接切入心如工畫師的主題。
心如工畫師
原曲:中國民間小調
詞:《華嚴經》經文選段
編:于逸堯@人山人海
主唱:陳浩峰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第一次讀華嚴經其實不太懂得他的意思。可是搭配著這首中國民間小調,心中莫名的感動。喉頭有微微抽動哽咽,感動的眼淚在眶裡打轉。那是一種得到平靜的大感動。我身邊一位中年婦女,也是一人來看表演,當場淚流滿面,頻頻拭淚。
特別的是在舞台的左前方懸吊著一只鈴,鈴聲就穿插在整齣表演中。演後座談中導演和禪師提到兩種觀點:就舞台藝術的角度是所謂的Golden Section,讓前後左右的觀眾因為這樣的設置,得以瞭解舞台與表演的方位。
另一觀點就更加令人會心一笑了:鈴聲是一種讓你回到現實世界的憑藉。不管遊走到哪裡,這只鈴聲都會提醒你回家。
現場鋼琴演奏和演唱,對於人心的震撼是無以比擬的。
華嚴經說的是佛陀成道後,替七位菩薩所宣講的第一部佛經,其深其廣難以言喻,可以說是佛經中的經中之王。在此齣表演裡頭,充分演繹華嚴經內所形容的華嚴世界,他形容:
華嚴世界裡都是光亮、歌唱還有千瓣蓮花。千瓣蓮花中的一瓣蓮花裡,又有千瓣蓮花。然而這兩者並無大小區別,無內外之分。在華嚴世界裡,沒有大小內外這樣的形容詞。
因為講述佛經的地方太多了,有人在演後座談後發問:「請問這是一場法會嗎?」也因此胡恩威解釋,時而用中文時而用粵語,總有聽不懂的一種語言,那種語言就變成一種歌唱。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的創作,特別喜歡用光和聲音來呈現。在呈現華嚴經文的那一段,巨大的經文一個字一個字的投影在布幕上,動畫設計讓每個字有飛向觀眾的感覺,那種感覺比看立體劇場還過癮。
我也特別喜歡現場演奏的感覺,中國樂器搭配上鋼琴是美妙的結合。三位演員用粵語唸出心如工畫師的經文,更是有種歌唱的意境。
最後再說,我很喜歡後面一首粵語歌「十方一念」,歌曲流暢,歌詞通俗。當下覺得很有林夕的感覺,回家上網查,想不到真是林夕作的詞!散場時,劇院放著這首歌。我有種護送出場的感覺。好像這首歌把大家帶回現實世界,要你去體會入世,還要體會「一切唯心造」,活在當下,心就能帶領進入華嚴世界。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劇場】黑暗裡有光
剛開始的時候,只見舞台上一面藍色的布幕。然後,是全然的黑暗。故事開始在一個中年女人的泣訴,「為什麼多年之後,我還要受這樣的苦?」
「黑暗裡有光」由智利「電影戲劇團」演出,全長90分鐘。像是電影卻又是劇場的兩者美妙結合。透過投影的方式,演員在那單一而固定的舞台上,穿越時空帶領著觀眾進入主角的內心世界。因為結合了電影的聲光效果,整場戲劇顯得更有張力,例如三個殺手在開車前往的途中,天空和路面顏色的變化,帶著觀眾一起搖搖晃晃的進入一路長程。「鏡頭」又轉眼帶我們到小女孩妮娜的家,父親、哥哥和妮娜在餐桌上的恐懼,掀開窗簾鏡頭又瞬間帶去殺手的場景。兩邊的場景互換,有時是左有時是右,觀眾好像在看一齣發生在眼前的滅門血案,距離那樣的近,卻又如此虛幻的呈獻每位主角的內心世界。
我佩服電影戲劇團每位演員既能精準和投影結合,又能將觀眾帶入情境裡。
特別喜歡裡面幾幕:父親要妮娜躲進地洞前,踏上板凳拿起手槍的那一刻,「鏡頭」又拉近,讓觀眾看著父親顫抖的手四處摸找著那把護身的手槍。
妮娜躲進地洞後,螢幕呈現很深很深的大海。妮娜躲進地洞,好像掉進深深的藍色大海再也出不來。和年輕殺手蒂托找到她的那幕情景似乎互相呼應,兩人對望彷彿掉進無邊無際的深海,兩邊都是深深的恐懼。當年輕殺手把門關上的那一刻,是為了保護小女孩,可是卻讓女孩一輩子陷入無底洞的恨。
恨的相反不是愛。恨和愛,只是一線之間。多年之後女孩成為中年女人,在街上找到了當時那位年輕殺手,復仇行動在他倆的對話一一呈現。
背景是在一家咖啡廳。可是時空一直在流轉,回到殺手那年坐的火車,回到妮娜繼父賭博的場所。觀眾被帶著走進過去,走進兩人的內心世界。
最後,妮娜問殺手:「你可以和我做愛嗎?」象徵著恨已經消失。
我喜歡影片和演員的交織,也喜歡特殊的聲光效果。可是這樣的劇情對我而言,處理得太過突兀。妮娜和殺手躺在床上,背景皆是妮娜回想起幾時年前她躲在地洞的情景。
那樣的恨和恐懼,或許永遠無法藉由原諒而消失吧。
相關閱讀:鴻鴻的評論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香港】我喜歡的亮度
中環IFC的一家餐廳,外面看出去就是海 上海人又說了:「這很像我們的外灘。」
我想想,想不出來台灣有哪裡像的?但記憶中總是看過這樣的風景,
好像是在Stockholm吧
我喜歡這樣的亮度,這樣的氛圍
【香港】多年不見
大概十歲的時候和父母來過一次,往後,就只有轉機。
這次因為工作的關係,一個月就去了香港兩次。住在銅鑼灣旁邊,剛好面對著銅鑼灣,看見了美麗的夕陽。
來自上海的同事問我,在你們台灣,能夠像這樣看見海嗎?
在台灣要看海,就得要遠離城市。他說:「上海也是」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劇場】戲箱
戲箱是偶劇團在巡迴演出時,把家當裝在裡面的必備箱子。它承載著一個劇團的歷史與情感,走遍世界各地。
第十屆台北藝術節中的一個節目「戲箱」,把代表劇團精神的象徵物,搬到了中山堂的舞台上。
台灣的台原偶劇團與法國里昂的ZONZONS劇團。同樣都是偶劇團,一個是代表台灣社會的布袋戲,一個則是有200年歷史的法國里昂傳統木偶劇Guignol。世界兩端文化差異極大的兩個國家,同樣都是掌中戲確有截然不同的故事,就這樣交集碰撞了!
更特別的是,那一個巨大的「戲箱」,在台上可以360度旋轉。有一噸重,需要三個人來推動。這個戲箱不僅象徵著劇團精神,更是整齣劇的投影道具。它可以是一棟房子、一個酒吧,布袋戲的舞台、木偶劇的舞台,還可以是皮影戲的投影。
六位演員就在這個巨大的戲箱裡,爬上爬下,一會兒近一會兒出。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最開始。原先兩個不相識的劇團,各自過各自的生活,音樂也跟著感傷。戲箱開始旋轉,好像象徵著時間的流動、地球的轉動,要把兩邊串在一起。戲箱快速的旋轉著,台北、里昂兩邊的街頭影像交錯著出現,一下在台北,一下飛去里昂,時空交替形成了一種流動的饗宴。
整齣劇的轉折更可以從音樂上來看。我從來不知道琵琶、豎琴、手風琴的結合會如此對味。完完全全就是我喜歡的音樂風格,那種感覺就很像是一個人孤獨的站在街頭上,外面的事物來來去去,可是只有你是靜止不動的。有種哀傷潛藏在裡面。
可是,當兩個劇團相遇,整個舞台的燈光和音樂驟變,輕快的音樂,明亮的色彩打上巨大戲箱。
終於這兩個不同文化見面衝擊了,飾演阿公的陳錫煌大師,演得到位,特別是他示範的幾個掌中戲戲法,更讓我驚訝不已。特別有一幕,放大了師父沒有拿戲偶,單純用手來示範如何變化,就足以令人嘖嘖稱奇。
雖然故事簡單和八股到一個不行,可是劇場的聲光效果,和演員們偶爾的幽默,讓整齣劇顯得獨特而更具意義。
今天是最後一場表演。負責製作戲箱的ROBIN(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館長),在最後介紹了戲箱的製作。原來有很多莫名的巧合,成就了戲箱這齣戲的產生。比如說,原來整個戲箱想用木製,礙於成本和重量的考量改為布幕。結果發現不僅輕巧,還可以投影!
另外,原本ROBIN是想把這個戲箱做成一個一個戲箱的組合,想不到廠商做錯了!(這邊不知道是真的還開玩笑)結果戲箱裡面反而變成一個大空間,可以讓演員爬上爬下,還很容易拆卸。
好玩的是,兩層樓高的戲箱有一架梯子,ROBIN說這架梯子會出現在這邊,是因為「做錯了」!哈,又是一個做錯了,「整齣戲都沒有用到這個梯子,不過我現在爬下來就有用到了」說著說著人就爬了上去又爬下來,真是很有趣的館長呢!
可惜的一點,在法國觀眾可以上台參觀戲箱,在台北礙於中山堂的規定,大家只能用看的。太可惜了!
戲箱節目介紹
【花蓮】大口吃花蓮之二
說實在在一個所謂的博物館通常是不太會有美食的,大部分就是為了填飽旅客的肚子。
不過,一整天下來從花蓮市區騎車到七星潭,任誰都會餓到不行,所有食物都是美食吧!
在這邊我點了著名的魚丸湯和炸小魚捲
魚丸還蠻多顆的,其實可以吃得很飽,湯還可以無限暢飲
小魚捲比較像是甜不辣之類的東西,三捲馬上就吃光了~~滋味還不錯,不過是指能塞牙縫的程度。
蹦康肉圓
這是一家隱藏在巷內的有名小吃。肉丸一直從20漲到現在的30。
他最有名的就是肉丸還有豬血湯。很簡單的攤位,三張桌子。隔壁還兼賣豆漿紅茶。
去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三點,根本沒什麼人。
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個當地居民,隨意騎著腳踏車來吃個肉丸。
肉丸是用炸的,可是不會覺得很油。裡面的料很多很豐富,我最愛的竹筍也一大堆。
豬血湯很清、喝下去很順口,豬血咬起來也很乾淨。吃起來就是一個爽口。
(手機拍攝請多見諒)
你看,價目表示不是被老闆娘一貼再貼~~!!漲價啊
液香扁食
我真的不是個愛吃扁食的人。會來吃這間扁食,純粹是因為想去的那家四八高地花枝羹整個沒開。
一進去扁食店,老闆直接問:「要幾碗」
原來這邊真的就只有賣扁食,一碗六十。沒別的選擇。
扁食湯有濃濃的肉湯味,扁食也算大顆,吃完一碗整個肚子都漲了起來。
扁食店裝潢得很大,好像隨時準備迎接一百個顧客同時到來。我不太喜歡這種感覺,還是喜歡像蹦康肉圓那樣。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當地人。
【花蓮】大口吃花蓮
來到花蓮沒別的,就是要好好享受美食。
這幾天我一個就騎著車,看著花蓮美食地圖按圖索驥吃了幾家著名的美食。
在逛一間有機食品店的時候,老闆娘說:「其實花蓮沒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食物,要吃真正的美食還是要去台北吃。」但是,為什麼來到花蓮還是會有人要特別去吃那些餛飩、包子呢?
我想,帶著旅人的心情,在花蓮找到了回味家鄉的美味吧。
公正街包子
來吃公正街包子前,我對他抱持著非常大的期望。因為我一直幻想著可以吃到夢中的包子,會有很多湯汁流出來的那種。不過,民宿的柚子告訴我,公正街的包子偏甜,所以吃一兩顆就差不多了。
公正街包子店佔地不大,但是位置非常好,具有巷子口和大馬路旁的兩間店面。外帶的人一長串的排在巷子口,等著熱騰騰的包子。我進去坐下,點了三顆小籠包和一杯紅茶。
包子蠻大顆的,其實吃到第三顆已經很飽了。而且真的超甜,吃幾口要趕快配水喝。包子外皮看起來皺皺的,咬下去有一些湯汁,但沒有漫畫中那種亂噴的情形發生。
總體來說,算是有吃過就好,到此一遊。
海埔蚵仔煎
花蓮靠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他的蚵仔煎裡面蚵仔也蠻多的。這間海埔蚵仔煎位在花蓮遠東百貨後面的巷子裡。我想應該是遊客居多,每個人都站在蚵仔煎的大煎鍋前等著老闆一個個點名,如果你想跑進去找空位坐,還會被老闆制止:「小姐,這邊排隊喔!!」
有趣的是,老闆會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他那大煎鍋裡,一次做好幾份蚵仔煎,看他處理這些食材可也是一項藝術呢!
很有個性的菜單和很有個性的老闆,但是蚵仔煎可不馬虎。真的是有四十塊的價值。料多實在~
待續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花蓮】秘密假期代步工具
這次搭乘的是太魯閣號,看上太魯閣號完全是因為他的時間上快速,只要兩個小時就可以從台北抵達花蓮。買票之後才知道,原來太魯閣號才行駛約一年,採用了一種日本引進的傾斜式電聯車(太魯閣號介紹)。果然,在行經某些路段時,可以感覺到車身微微的傾斜,好像火車也會壓車一樣。
高級的車廂和舒適的座位,真的比以往傳統的火車要舒服許多,座位的空間還比高鐵要寬敞舒適喔!雖然台鐵一直將太魯閣號拿來和高鐵相比,但是看到了台鐵內販售便當的服務人員,就立刻跳脫出那樣的情境。賣便當的阿桑還是愛理不理的,要買不買隨便你的樣子,跟高鐵號稱媲美空服員的服務人員相差還是有一截。
第二個代步工具就是腳踏車。
很幸運的住在柚子家,他們免費提供腳踏車給客人。我就在這三天裡,騎著鐵馬到處跑。
她是一台美麗而有年紀的淑女車,我都在內心稱呼她為一聲「大姊」!第二天騎著她去七星墰的時候,大姊中途鬧脾氣,踏板旁邊的擋泥版(我亂叫的)整個翹起來導致踏板無法前進,我只好用雙手把她折回來。一個人的時候真的會想盡辦法解決事情!還有,其實我已經六年沒騎過腳踏車了,雖然本身在亞力山大上飛輪的課程也有兩個月,但這就是城市人的悲哀啊!永遠都只有上健身房的份!而在這三天內,我確確實實體會到飛輪教練說的「不要讓輪子帶動你的踏板」!因為這台車不是拿來越野或是登山的,在某些下坡的路段,她可是飛也似的轉動輪子,我的踏板完全是趕不上,常常覺得等會應該會飛出去!還好,大姊都很平安的帶我到每個地方,也讓我用鐵馬體會了花蓮的美。
第三代步工具當然就是我的雙腿。
在花蓮因為大眾交通工具不發達,幾乎大家都會租車或是摩托車。只有腳踏車的我,其實更愛用雙腳來體會這個地方。第四天早上要離開的時候,我說要慢慢走去車站,把柚子嚇了一跳。那時,我回想起來之前去捷克旅行的時候,要搭火車從CK到KV,我早上六點就從青年旅館出來(把鑰匙丟在信箱),扛著十公斤的行李走到火車站,記得那時走了差不多也有一小時,而且還都是上坡路咧。對我來說,走路不是問題,反而那些用雙腳走出來的旅程,到現在都能記憶猶新呢!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寫網誌種大樹
グリムス(gremz)
官方網站:http://www.gremz.com
寫網誌種大樹!
這個網誌的外掛程式,是日本環境保護組織發起的造林計畫。藉由全世界各地虛擬網路的樹苗培育,來幫助世界進行真正的造林運動。
這棵小樹苗會依據網誌發文來長大,發的文章愈多,小樹苗長得愈好愈快。網誌不澆水,也代表小樹苗會漸漸枯萎。只要這棵虛擬樹苗長大成數,這個組織就會在世界各地種下一棵真正的樹,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中文教學 生活不外如是:gremz網誌樹苗培育計劃 - yam天空部落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花蓮】秘密假期居住地 柚子家
首先來介紹一下,這次假期的居住地--柚子家。
這間民宿開張差不多一年,小羅和柚子這對夫妻,一個從台中來,一個從桃園來,兩個花蓮新移民,到這裡定居,開始了自己的民宿創業。他們的家很溫暖、簡約,同時又充滿了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設計。好喜歡他們家的色調,感覺就可以非常的放鬆。
第一天到了花蓮,先到他們家放行李休息。下午兩點多,可能是上一位客人剛走吧,小羅正在辛勤的整理打掃房間,柚子還有他們家可愛的米格魯-- 三間仔熱情的出來招呼我。阿忘記了,還有朋友的狗布丁。
兩個小朋友坐在門口看柚子跟賣烤地瓜的阿伯說話
單人床鋪雙人枕頭
手提音響和一些書,就可以過一整天
屬於一個人的書桌
簡約的衛浴設備看得出主人的品味和用心喔
我必須承認,這是我住過最好的B&B了。整個房間散發出來就是很簡單很輕鬆的氣氛,手提音響我不假思索的按下去,放出來的竟然是優客李林的專輯,我只能說真的是太太太相配了。仔細看,小羅、柚子,你們怎麼能收集到這麼多古老的專輯啊!陳曉東、劉錫明、廣末涼子,只差沒有林憶蓮了啦。從這裡就可以看的出來他們的用心,想要把這些單人房拉回到好久以前的記憶(國小的記憶...)
最後一天離開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民宿主人小羅和柚子,跟我的年紀相仿。我們是猴雞狗(樓上還有一個客人屬豬)。剛好生肖聯在一起!原來他們大概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就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到花蓮這邊來開創自己的夢想。
在過往的旅行當中,我都沒有住過民宿。一個人的旅行更大多選擇多人同房的青年旅館(最高的紀錄是在布拉格的16人男女同房),為的就是省錢。不過這次來花蓮住在柚子家,感覺真的很像住在人家家裡!柚子和小羅親切的笑容,還有他們純真的待客方式,我想會是他們民宿的最大特色之一吧! 當然還有他們最可愛的公關三間仔,可愛的狗和她主人的神情一模一樣呢!
一直忘了要跟柚子說,「真的很喜歡妳的笑容喔!」